在能源和数字双重驱动下,能源科技创新进入持续高度活跃期,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智慧能源等新兴能源技术加速迭代,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各类能源应用市场规模不断提升。受益于中国新能源和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全球新能源和电子信息相关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据中国电源学会2022年统计,我国电源行业年总产值达5174亿元,位居全球第一。
公司紧跟绿色低碳发展趋势,重点聚焦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数字能源三大领域,现已成为一家专业从事消费电子充储电、新能源汽车电控及域控、绿色能源转换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成为能源高效应用领导者。
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5G、AI、XR沉浸式技术等融合应用使新兴物联智能硬件产品不断涌现。2023年,AI手机、AI PC、头戴式“空间计算”显示设备等创新硬件开始密集发布。随着AI大模型和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继续复苏,消费电子行业具有长期市场空间。据中国信通院统计,截至 2023年,中国算力规模达到230 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位列全球第二;随着 AI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全球算力爆炸性增长,电力需求增加,带动AI服务器等算力硬件、电力系统和电源需求快速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及储能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助力全球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31.6%(2022年市场占有率为25.6%);据Clean Technica统计,2023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1368.92万辆,市场渗透率由2022年的14%提升至2023年的16%。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光伏等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增长 29.9%。中国新能源汽车和能源电子产业已具备良好基础和全球竞争力,产业链呈现规模和质量双增长良好态势。
公司的消费电子充储电业务属于与数据和通信等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泛消费电子行业,主要为下游终端客户提供适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网络通信和安防设备、个人护理电器、医疗、动力工具、户外露营充电器(有线和无线)和适配器等产品及解决方案。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持续渗透,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等新兴消费电子终端涌现,手机等智能联网电子产品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和娱乐载体,其使用时长、频次和场景不断增加,为电源产品的有线和无线应用创造新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提升设备续航能力的5500mAh及以上大容量手机电池的日益普及,能为设备快速补能的快充逐步成为刚需。在消费者便携需求与大容量电池技术发展的双重驱动下,大量电动工具、园林工具、家电等产品正在转向无绳化电池供电,为充储电产品开辟出新应用市场。消费电子产品的便携化、无线化需求带动充电器、电源适配器等配套产品向高功率小型化发展。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统计,2023年Q1全球智能手机快充80%以上超过10W,平均功率超 34W;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平均快充超过50W,65W以上快充充电器成为国产高端手机绝对主流。截至2023年末,手机标配充电器最高充电功率已达240W,无线W,智能手机市场正快速普及快充技术。随着快充对低功率充电器的加速替代,充电器平均功率有望持续提升。伴随USB PD3.1标准在消费类电源领域的普及率不断提升,PD适配器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电源适配器。2023年,WPC正式推出Qi2.0标准,支持Qi2.0的无线充电产品开始兴起,同时WPC计划推出Ki无线厨房等家用和工业标准,进一步推动无线充电的创新应用。由于智能终端是用户接入 AI的天然入口,所以随着AI、卫星通信和5.5G/6G等驱动消费者换机的创新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未来手机和PC等终端更换频次将提高。消费电子电源小型化、无线化和功率提升,促使其重要性和产品价格提升,在存量普及快充和大功率适配器和设备数量增长的驱动下,消费电子电源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
IDC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11.7亿部,2023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8.5%;IDC、Counterpoint Research、Canalys、TechInsights等多家研究机构预测2024年市场重回正增长。虽然手机进入成熟发展期,但是随着快充渗透率的整体提升,充电器平均功率随之提高,手机充电器这个三百亿级别规模市场将继续平稳增长。根据IDC统计,2023年全球PC出货量约为2.51亿台,预计2024年全球PC销量将实现增长。2024年,欧盟将强制要求智能手机、数码相机、手持游戏机、便携式音箱、便携导航、无线类电子设备统一使用Type-C接口,并要求快充设备统一采用PD协议,在欧盟内相关设备的电源和线材存量市场将逐步实现替换,采用统一PD协议和Type-C接口的充电器和适配器需求有望显著提升。
根据IMARC Group统计,2022年全球个人护理电器市场规模达216亿美元,并预测2022-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5.7%,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达到302亿美元。无尾便携是个人护理电器的主要产品形态,无尾便携个人护理电器的电源市场具有稳定的增长预期。
据IDC统计,2023年全年可穿戴设备的全球出货量增长1.7%,同时预估可穿戴设备2024年出货量将达到5.597亿台,比2023年增长10.5%,预计到2028年底,该市场将增至6.457亿台,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3.6%。IDC分析师预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掌握自己的健康、健身和个人活动等生活方式数据,人们对于支持蓝牙连接的个人消费电子产品(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工具、玩具、个人护理、健康和健身设备等)的需求不断增长,到2026年,相比2022年个人消费电子产品的年度出货量将增长200%。个人消费电子产品电源市场未来仍有较大市场增长空间。
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新能源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包括电机系统、电控系统、动力电池、其他电子电路以及传统汽车零部件。公司主要为新能源(含纯电动和插电混动)乘用车和商用车提供电控系统(单/双电机和发电机、高/低压电池管理系统和整车)和域控(多合一动力域控、整车域控&区域域控等)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
根据Clean Technica统计,2023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1368.92万辆,同比上涨35.7%,渗透率为16%(2022年14%)。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中国零售销量773.6万辆,同比增长36.2%,全年渗透率为35.7%(2022年全年渗透率为27.6%)。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预测,基于现有政策和汽车行业目标,全球电动汽车2030年销售份额有望增加至35%。
目前中国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但中国汽车普及率仍较低(2022年汽车保有量:中国千人226辆,欧盟千人560辆,美国千人837辆),潜在新购群体规模巨大。作为世界汽车工厂的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辆数量和价格不断攀升,新能源汽车电源、电控等电力电子系统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公司所从事的数字能源业务提供光储充一体化的能源解决方案及数据能源解决方案,主要为工商业和户用光储充系统及公用充电基础设施提供逆变器、阳台光伏、储能系统、交/直流充电桩、充电模块等产品和光储充系统解决方案,为数据中心提供服务器电源产品,该业务方向主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旨在促进能源高效应用,属于工信部新提出的能源电子产业。
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目标,随着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趋势,光伏行业需求旺盛。根据 IEA的数据,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达到420GW,同比2022年(228GW)增长85%。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逆变器出口金额99.54亿美元,同比增长11.37%。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3年3月底,光伏累计装机量超越水电,成为全国第二大电力来源。2023年中国光伏并网发电年新增装机达到21630万千瓦,同比增长147.45%;其中分布式光伏年新增装机达到9628.6万千瓦(其中户用分布式4348.3万千瓦),同比增长88.4%,占全部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的44.52%,分布式光伏成为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的重要组成。
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Solar Power Europe)发布的《Global Market Outlook For Solar Power/2023-2027》报告预计,到2027年,最乐观预计全球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接近800GW,最保守估计则将达到485GW。长期看,随着光伏技术发展和大规模化开发应用,光伏每度电成本将继续下降,光伏性价比持续提高。光伏逆变器作为光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行业处于高景气期。
中美欧印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实现光伏装机超预期增长,中东、南美、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储能需求正在兴起。中国化学601117)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为 173GWh(以终端口径统计),同比增长60%,其中中国储能电池出货约159GWh,占比增长92%。
为满足户外活动、移动式办公、家庭应急等场景需求,集成多口快充、逆变供电和照明等复合功能的便携储能产品已畅销全球市场。欧美日澳电力市场较成熟且更为市场化,其储能商业模式已多样化,特别是在欧洲能源转型和电力系统稳定保障驱动下,催生了大量的户储需求。巴西、南非和南亚等新兴市场因电力供应问题,对实现绿色能源的自发自用有大量的混合储能需求。国内由于居民结构、电力结构等的差异,目前更倾向大储能(发电侧和电网侧),国内户用储能还处于起步期。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长带动巨大的充电基础设施需求,与此同时,各国的政策驱动使得充电桩数量日益增长。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增量338.6万台,同比增加30.6%;截至2023年末,中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59.6万台,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的比例为2.3∶1(2022年末为2.5∶1)。据《Global EV Outlook 2023》预测,预计到2025年,全球公共充电桩将达670万台,其中公共快充充电桩达240万台,公共慢充充电桩数量达430万台;预计到2030年,全球公共充电桩数量将达到1270万台,其中公共快充充电桩数量达480万台,公共慢充充电桩数量达790万台。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兴起,作为算力基础设备的服务器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显示,预估2024年全球服务器整机出货量约1365.4万台,同比增长约2.05%。服务器电源是服务器中需要冗余配置的核心模块,其功率和数量需求都将同步增长。
公司是一家应用端能源交换、高效充储、集中供给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全球智能制造平台,为智能物联时代提供能源高效应用解决方案。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充电器(有线和无线)、电源适配器、动力工具电源、储能、服务器电源、电机(MCU)、电池管理系统(BMS)、整车(VCU)、域(动力域控PDCU、整车域控VDC&区域域控ZCU)、充电桩(直流和交流)、充电模块、随车充、光伏/储能逆变器等。
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表、VR/AR/XR等)、个人护理电器、消费医疗器械(体脂秤、美容仪等)、智能家居(流媒体设备、智能温湿度、智能插座、智能摄像头、智能音箱、智能机器人、智能小家电等)、网络通信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安防摄像头、动力工具、算力基础设施(通用服务器、AI服务器等)、新能源汽车、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充电基础设施、光伏/储能等领域。
公司持续提升现有手机充电器和适配器产品的市场份额,充分利用现有业务与技术积极开拓无线充电器、PC适配器、网络通信设备适配器、安防摄像头适配器、IoT智能终端电源、动力工具电源、服务器电源、新能源汽车电控、光伏/储能等领域业务,不断丰富公司能源应用业务,将领先的充储电综合集成技术、产品差异化竞争力及密集产品矩阵转化为盈利能力。
依托全球研发设计、供应链运营及规模化制造能力,公司在手机充电器领域与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主要客户包括主流知名手机品牌商,涵盖各大品牌的国内外市场。报告期内公司整合研发和销售资源,不断壮大国际业务团队,国际客户开发及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开发完成65W双口磁集成充电器、240W PD3.1电源适配器、120W超薄(10.5mm)充电器、140W高频电源(400KHz平面变压器)、大功率氮化镓多口智能分配充电器系列等行业领先新品,多款大功率充电器成为品牌旗舰手机标配。至此,公司在 20W-200W主流快充功率段已完成符合国内外产品规范的各型号充电器标准品布局,进一步强化标配充电器开发的主导性,同时可为品牌客户提供更多定制选择。
公司适配器重点聚焦笔记本电脑、IoT智能终端、网络通信和安防设备、个人护理电器等,已形成定制型适配器、桌面型适配器、网络通信通用适配器、笔电PD适配器(45W/65W/100W/140W/240W)、大功率电竞笔电适配器(240W/280W/330W)、多口兼容PD充电适配器、氮化镓充电适配器等技术方案和量产产品系列,能效等级最高达6级,已在安防、笔电、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应用领域与国内外众多一流品牌客户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杏彩平台官网。
公司自2011年开始研发无线年起陆续获得多项无线充电相关专利,主要为国际品牌客户供货,2021年荣获 UL颁发的高通无线W超薄磁吸无线 MPP认证。目前已经在智能家居、汽车车载、智能穿戴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无线充电器产品。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研发和储备多款 5W/10W/15W/50W和定制无线充电器产品,新产品将重点聚焦智能穿戴、个人护理电器和车载无线充电器。
在动力工具无绳化发展的背景下,公司切入电动工具电源领域。公司目前已导入国内外领先的专业级和家用级工具品牌客户,未来将重点关注电动工具、园林工具和工具机器人等领域并拓展电源业务。
打造高辨识度的自主品牌,是公司由生产制造模式转向需求制造模式的新尝试。“AOHI”、“移速”品牌建设升级,提升品牌渠道建设以及运营能力。在天猫、京东、杏彩体育官网注册拼多多、亚马逊、抖音、快手等线上旗舰店陆续推出各类创意充储电类产品,引入海外众筹等渠道,强化新媒体渠道运营能力,继续发掘储能等热点品类,以擅长的充储电品类为重点持续深耕。
公司控股子公司智新控制团队具有 13年三电控制技术积累和平台化能力,具有纯电/增程/混动全系列电机研发制造能力,可提供发电&驱动电机(MCU)、动力域控全系列解决方案和产品;高压主从分布电池管理系统(BMS)和集中式电池管理系统(BMS)等底层技术及产品;5代整车(VCU)迭代积累;可为新能源汽车主机厂提供三电控制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截至报告期末,产品已在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车企等30家客户100多款车型实现定点量产,分布式电控 (MCU/BMS/VCU)已有超出 100万套的开发与配套经验。同时利用乘用车技术积累,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电动矿卡、电动船舶、工程机械、农用领域、电摩市场精准定位,提供电控系统解决方案,随着各行业电动化渗透率提升,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打造高毛利产品。
报告期内,智新控制加强ASPICE、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专职化团队建设,完成ASPICE L2的认证及功能安全架构布局,高精尖产品开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多款极具性价比的动力域控组合产品、高性能的中央域控、zonal域控(ZCU)、800V SiC电机等产品研发进展顺利;已完成开发左/右/前区域域控ZCU并达到装车状态,动力域控PDCU1.0完成开发并获得客户定点;低压BMS已完成三大平台开发并量产;完成首个双电机量产及市场拓展,根据NE时代数据统计,智新控制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混动双电控装机量名列第八。
公司针对户用和工商业的离网/并网混合逆变器、储能电池、储能一体机、充电桩等产品已启动矩阵化布局,主要面向国际市场。报告期内单相 6kW储能逆变器完成欧洲多个标准的并网认证,三相10kW、离网逆变器、国标和欧标充电桩等产品研发进展顺利,储能系统和充放电一体枪等产品实现量产销售。
公司正在积极开拓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领域业务,开发高性价比、高可靠性、宽范围高效率的服务器电源。报告期内完成2000W主流服务器电源、2000W服务器背板电源的量产开发;CRPS服务器电源已形成系列化产品(550W/800W/1300W/1600W/2000W)量产供货;大功率服务器电源部分应用于AI服务器;与CRPS服务器电源配套的PDB服务器背板电源也已实现批量供货。
通过技术延展和并购,由消费电子电源类技术向系统集成等能源高效应用技术方向发展,顺应高效转换、高功率密度、集成与轻量化、安全可靠等客户核心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构建从元件模块、硬件系统、软件控制到产品应用的自下而上电力电子技术基础架构,打造硬件(电路设计、磁性元器件设计与选型、磁集成、PCBA和组装制造工艺等)、软件(驱动、控制算法、数据通信、远程监控、AUTOSAR BSW/ASW等)、结构(外观、密封、机械应力、散热等设计)、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GaN HEMT和SiC MOSFET)、材料(新型复合磁材、塑料类再生材料)等共性技术平台,形成软硬件集成开发优势,在多物理场仿真技术(电磁、电路、热、力、声、结构等)、高频磁性器件和高频驱动技术(最高达400kHz数量级)、EMI的分析与设计、PFC(高性价比功率因数校正方案)、电路拓扑、集成式平面变压器(6层)、大功率电机驱动与控制(200kW及以上)、高度集成动力域控制、域网络通信(CANFD、车载以太网等)、汽车功能安全认证、智能运维等方面已形成领先技术和系列产品,并申报和获授权多项专利。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获得授权专利638项(其中发明专利71项,实用新型专利322项);另有29项软件著作权,4项作品著作权,1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参与制定标准22项(其中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10项,美国能源部DOE标准1项)。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布局东莞奥海、武汉智新、吉安奥海、印度希海和印尼奥海全球五大智能制造基地,国际化制造、销售及研发的运营能力可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并更快的响应客户需求,同时公司国际化布局持续深化。公司设有多基地柔性制造协同能力定制产线,同时具备大规模制造快速响应和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出货能力。充电器产线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全球领先,新能源汽车电控类产品实现全自动制造检测。集团自动化部门已能合作开发自动化整线、设计和批量化制造所需的多种非标设备和治具。报告期内,完成精益样板线体的IT化和智能工厂标杆线体建设,提升智造能力与客户认可度。
公司秉承品质安全第一的理念,严控品质和安全各环节,已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车规级、ISO26262-2018功能安全、IECQ QC080000有害物质管理体系等认证,奥海科技实验室获得了Intertek,TV和UL目击测试实验资质授权、CVC威凯能力认证、CHEARI中国家电研究院能力认证,建有专业级EMI传导辐射实验室,东莞和武汉两个实验区均已获得CNAS认证,武汉实验区获得汽车大客户认可实验室资质,公司荣获多家客户优质供应商奖。报告期内,ASES体系诊断在智新控制全面铺开,把脉产品-工艺-生产-采购-售后各业务单元,护航质量在更多新项目定点中行稳致远。
面向国际化业务布局和新业务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信息平台,提升信息管理水平。报告期内完成SAP、SRM等系统全集团实施,WMS与费控系统逐步实施中。截至报告期末,MES覆盖率超过95%,设备物联网管理逐步完善,大数据预警等质量监控初见成效;公司通过上线 SAP(ERP)、MES、SRM、CRM 、WMS等信息系统,逐步构建覆盖海内外各大基地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管理、供应商管理、运营管理全流程的数字化模型,实现贯穿“研-产-供-销-财”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公司持续改善互联互通效率,通过大数据捕捉消费需求变化,为产品定位和优化及全球制造一致性提供信息基础。
公司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大客户战略和标品战略,充储电等能源应用产品已全面布局物联网生态品牌,并与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和高度的相互认同感。公司现有的物联网生态品牌客户:部分客户业务从智能手机延展到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物联网智能终端及新能源汽车;部分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客户已跨界智能手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将低碳和可持续能源定为公司愿景和战略目标,销售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也提供光储充等能源解决方案;全场景智能化生态建设成为行业共识。公司在IOT和新能源等业务板块能为物联网生态品牌客户提供一站式能源高效应用解决方案,手机充电器已经得到众多知名智能手机品牌厂商的肯定并成为主力供应商;笔记本适配器、网络与通信设备适配器、流媒体设备适配器、动力工具充电器、个人护理电器无线充和适配器、新能源汽车电控产品等已进入国际知名品牌厂商供应链体系,产品渗透率在客户供应体系内持续提升。
公司的能源高效应用产品已涵盖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及光伏/储能等领域,这些产品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由同类型元器件组成,包括外壳结构件、PCB、功率半导体器件、磁性元器件和电阻电容等,可通过集团统一采购实现各业务板块供应协同。在垂直供应和整合方面,在充电器适配器业务中自建了供应链,全资子公司供应部分核心零部件,包括胶壳、电解电容和集成式平面变压器;在新能源汽车电控业务中具有稳定的车载芯片供应商和紧密合作的 IGBT本土厂商;在核心原材料和元器件中增加直接供应占比,减少代理采购;实施芯片类电子元器件等国产化替代,替代率已在逐步提升。得益于公司大客户和标品战略的实施,元器件和模块复用比例提升,进一步形成大批量采购的优势。随着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持续推进,海内外各大制造基地实施本地化采购策略,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就近服务国际客户,全球化本地供应能力不断提升。
公司专注于充储电等能源应用行业二十载,是能源高效应用领导者;通过不断丰富产品品类,陆续进入手机、IoT、PC、动力工具、算力基础设施、消费品牌、新能源汽车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电控零部件、光伏/储能等领域,聚焦消费电子充储电、新能源汽车电控、数字能源光储充三个千亿级市场,构建可持续发展空间。
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研发创新,形成完备的新品研发、技术储备及上市推广机制,持续保障客户需求;积极拓展市场,新客户、新项目不断增加,尤其是非手机板块业务稳健增长;加强运营管理和成本管控,把握全球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中国品牌走向全球的历史机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海外业务和海外本土化制造等,推动各业务板块稳健经营,实现业绩稳定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7,427.39万元,同比增长15.8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094.12万元,同比增长0.76%。全年研发费用大幅提升至3.084亿元,同比增长26.17%。国际化业务加速拓展,公司外销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提升至 33.70%,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高毛利率产品的收入实现较快增长,非新能源汽车板块毛利率提升 1.14个百分点。随着公司产品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新能源汽车电控产品及解决方案和储能及其他产品营业收入由2022年的 9.55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12.15亿元,占比由2022年的21.37%提升至23.48%。
秉承“技术立企”的发展战略,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满足能源应用市场多场景需求。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费用达3.084亿元,同比增长26.17%,占营业收入的5.96%。通过多年的研发技术创新和沉淀,公司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获得授权专利638项(其中发明专利71项,实用新型专利322项),其中2023年新增90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另有29项软件著作权,4项作品著作权,1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参与制定标准22项(其中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10项,美国能源部DOE标准1项)。除此之外,报告期内还荣获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工业设计中心、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广东省制造业企业500强第112位。公司研发的68W超薄(10.5mm)充电器荣获2023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奖和2023当代好设计奖。公司2024年3月入选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公示结束)。控股子公司智新控制在2024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国际论坛上荣获2023年“年度优秀关键技术”、2023年“年度企业未来之星”奖项。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深圳、东莞、上海、武汉、吉安五大研发中心,两大CNAS实验室,研发人员增长至889人,东莞实验室已获得Intertek、TV、UL等国际权威实验室目击实验室资质授权,及CVC威凯能力认证和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CHEARI)能力认证,奥海实验室已达行业国际领先水平。
公司积极引进精益生产模式,根据精益生产的可视化管理、标准作业、物料搬运、设备管理、标准组织、质量管理、产品工艺以及安全健康环保等要素,结合生产内容和生产环境进行针对性设计,形成了符合公司生产特点的精益管理机制。在集团各分子公司建设智能制造样板产线,逐步完善涵盖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目视化看板管理、数据分析管理、大数据防错/追溯制造、企业管理系统整合集成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并逐步向各产线推广。
报告期内,完成精益样板线体的IT化,运用精益看板系统识别节拍异常、设备异常、品质异常推动及时改善,产线个百分点,单位人时产能提高 25%;完成智能工厂标杆线体建设,强化ESOP电子作业指导系统、ESD防静电管理系统和可视化大数据中控台功能,上岗培训时间降低30%,换线%,消除ESD电性不良,提升智造能力与客户认可度。设备物联网和大数据预警等智造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精益生产融合智能制造,结合不断完善的自动生产线,形成可持续优化的制造优势,降低制造综合成本。
长期以来,公司一直严控产品品质,秉持“精心制造、精益求精;精诚服务,赢得客户”的质量方针,搭建了涵盖供应商品质管理、材料认证及管理、进料品质管控、生产流程质量管理、出货检验管控、可靠性验证等环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公司自建获得 CNAS等认证的测试实验室,具备电源产品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相关的性能测试、电磁兼容、材料分析和检测、可靠性试验及环境测试和失效分析等能力,可及时响应研发验证和测试需求,缩短产品开发和量产周期。
公司已通过ISO9001、ISO14001、ISO45001:2018、ISO27001:2013、IECQ QC080000、IATF16949等管理体系认证,建立防静电管理体系获得 ESD20.20证书。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中全面导入日产ASES、PESES、GK体系。报告期内新获得ISO14064-1温室气体核查证书、ISO13485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证书、责任商业联盟行为准则RBA VAP证书。同时,为满足公司产品销售的需求,公司还通过了中国3C、欧盟CE、美国UL/ETL、FCC、德国GS、印度BIS、日本PSE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认可认证,以及CTIA、QC、USBIF、WPC Qi、MFi等行业协会终端的产品认证,获得SGS颁发的汽车功能安全产品认证证书。截至报告期末,奥海在全球市场准入方面,获得超2500个产品认证证书(涉及全球93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出口覆盖全球市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产品品质稳定可靠,获得客户和行业的广泛认可,报告期内,荣获多家主要客户品质满意度A级、大中华区电源适配器行业十强企业、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子变压器分会颁发的“优秀企业”等荣誉。子公司智新控制上榜“2023年度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100强榜单”。
消费电子市场稳定发展,新能源汽车日益成为最大的消费终端增量市场,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高速增长,全球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基于电力电子的能源应用技术迭代升级,公司将紧随行业发展趋势升级战略,不断开发新产品,大力拓展新的应用领域,为智能物联时代提供能源高效应用解决方案,实现业绩持续增长。
一个平台:专注于能源高效应用的创新与智造平台,具备能源应用技术、品牌渠道、智能制造、供应协同能力与信息共享五大平台能力。
三条边界/三大领域:三条边界是指能源交换、高效充储、集中供给,三大领域指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和数字能源领域。
三个百亿:短期目标是手机领域维持行业龙头地位,中长期目标是手机及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数字能源实现三个百亿。
1)进一步夯实技术立企战略。2023年,公司明显受益于技术牵引对业务的助力,2024年,公司将继续坚持技术立企,从新材料研究到前沿技术专利布局等逐步落实,提升竞争力。
2)存量业务挖潜、提效,增量业务重点突破。坚持“压强原则”,将优质资源向新业务倾斜,提高作战精准度,将现有业务与新业务持续提效。
3)以客户为中心,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深化产品BU作战模式,以项目为中心,矩阵化为客户服务,转被动为主动,提高端到端服务效率。
4)强化沟通机制,实现横向聚力。后台部门持续为前台赋能,积极响应前台合理诉求,为业务发展助力。
5)表扬奋斗者,给有思想的人位置。通过综合BP机制,发现一线优秀价值创造者,同时将价值创造同考核、评级、奖金紧密挂钩,逐步落实价值为纲。
公司顺应全球化新格局,扎根中国辐射全球,坚持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齐头并进。在与国际品牌企业保持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的同时,公司积极瞄准头部客户,扩大国际团队建设,分区域、分行业围绕头部客户完善业务攻坚矩阵,拓展海外市场业务。2023年公司外销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由2022年的30.90%提升至33.70%,国际业务仍有很大提升空间。2024年重点推进6个海外核心办事处的组织运作和越南工厂建设。
(2)提升核心客户渗透率的同时,在手机充电器、PC适配器、无线充电器和动力工具电源等领域开拓新客户。
公司客户目前包括知名国际手机品牌企业、国际互联网零售与服务品牌企业和国际数码产品消费品牌企业,并且在合作客户中占据较大的供货比例。随着智能手机等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头部手机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公司将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宽产品线,丰富产品类型,提升产品全系列供应能力,满足客户持续变化的需求。
公司在中小功率有线电源产品已有多年技术和客户积累,无线充电器和大功率电源产品拥有多年技术储备。公司将依托现有客户的生态平台优势,持续开拓无线充电器、PC电源、网络通信设备电源、安防摄像头电源、个人护理电器电源、动力工具电源等领域。前述非手机领域都是公司原有技术和产品的延伸,具备客户拓展基础。
在全球双碳目标和俄乌冲突引发能源危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加速可持续能源转型进程,我国亦出台《“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推广应用及消费激励的若干政策,推动我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公司一方面将对智新控制的资金、人才、研发和产能建设进行持续稳健的投入,研发新能源汽车三电控制系列产品,帮助客户缩短开发周期与投资,保障交付和品质稳定,将智新控制打造成具有竞争力的第三方电控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另一方面持续研发创新车载充电器和无线充等产品,提升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产品销售。制定国际合作发展策略:紧跟新能源汽车品牌全球产能布局,积极寻找有潜力的战略合作伙伴,获取中国汽车供应链走向全球的机会;随着汽车行业发展,传统发动机和变速箱厂商迫切需要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智新控制有十余年的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能力,电控驱动、软件和智能网联解决方案积累,双方在技术和业务渠道形成有效互补,与传统发动机和变速箱厂商深度绑定协同发展是智新控制未来的重点方向。
公司将紧抓能源电子行业发展机遇,布局户用和工商业光伏/储能逆变器、储能系统、阳台光伏、储能一体机、充电桩和充电模块等产品线,提供光储充一体化的能源解决方案,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扩大数字能源业务。制定分层次分区域差异化市场策略:由于欧洲光伏储能逆变器库存情况导致头部代理商多数成为独家代理,因而其余代理商迫切需要寻找具备实力的制造商进行合作重新塑造品牌获得竞争优势,公司具备技术积累、制造规模和供应链等综合平台优势,能满足客户量大、质优和供应稳定需求,双方具备紧密合作的基础,针对欧洲市场开发单相、三相和储能一体机等产品,与欧洲潜力代理商合作将是奥海的新能源业务拓展海外市场的第一个突破口;公司已有多家手机品牌客户在积极布局新能源行业,公司将以离网产品为主,绑定客户采用 ODM 形式供货非洲等紧缺电力市场;同时国内一些白电品牌客户已布局新能源行业,公司将绑定头部企业实现全球出货;中远期目标是进入竞争激烈的美洲市场;随着新能源贸易商的行业机会减少,奥海的新能源业务具备平台及全球供应链能力,同时具备电力电子技术、充电桩和电池管理系统等行业积累,光储充系统集成能力突出,随着行业产品从原来简单的逆变器向发电储电用电一体化,离网、并网和储能等多功能需求发展,未来公司将对标一线厂商不断发展,完成海内外市场布局。
研发创新与开发设计是公司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客户需求变化,结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公司将其一重点关注平台化技术和产品,以电力电子技术为核心,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开发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和数字能源领域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平台化产品系列(如用于消费电子的各功率段的充电和适配器、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中高功率驱动、用于光伏/储能的中小功率混合逆变器等),构建公司基础的技术和产品矩阵;其二重点关注以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GaN、SiC)、新磁材应用和磁集成、新电路拓扑为代表的电力电子技术,软硬件融合技术,开发行业领先高性能电源电控和光储充一体化产品;其三重点关注精简设计、结构优化、电路优化、芯片开发与集成、板级集成、零部件系统集成等技术降本方案,材料替换和国产替代等供应链降本策略,开发高性价比产品;其四重点关注工业设计和功能集成等技术,开发个性化高附加值产品。
(1)立足硬件、软件、结构和功率器件电力电子技术共性平台,开发高性价比通用电源适配器,打造爆款标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按消费者(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定义和研发,延伸差异化产品。
消费电子充储电方面,满足安全、高效、便携等核心需求,研发高性能和高功率密度GaN充电器及电源适配器;开发PD3.1大功率电源适配器;开发大功率小体积多口快充充电器;开发极致便携超薄充电器;研发采用复合型磁性材料和磁集成技术的充电器;开发 AC/DC 模组;开发高性价比个人护理无线充电器;研发基于模块化设计的车载前装无线无线充模组和充电器;开发大功率高防护等级的动力工具电源等。
新能源汽车电控方面,满足智能化和电动化的融合、软件定义汽车、功能安全、高压、大功率、多合一集成等核心需求,研发驱动200kW大功率低NVH电机的高效电机;集成式辅助电机控制;基于全AUTOSAR开发的电机和BMS;800V及以上高压SiC电机和BMS;多合一动力域控;全新架构的中央域控&区域域控;低压BMS;兼容多个混动车型平台的双电机等。
数字能源方面,满足安全、高效、大功率、智能等核心需求,开发高性价比宽范围高效率的大功率CRPS服务器电源;开发智能高效光伏/储能逆变器;开发户外、户用和工商业安全高效储能产品;研发用于光储充一体化的充电桩及大功率充电模块;开发7KW/11KW/22KW国际化交流充电桩;开发兼容全球电压主流功率段高效智能光伏储能逆变器等。
(2)通过与科研院校的合作,涵盖EMC仿真设计,无高压电解电容电源、超高频开关电源、大功率电源磁性器件等方向开展电力电子技术合作研发。
公司及时把握小家电、电动工具、个人护理、运动健康、安防等消费电子无绳化发展的机遇,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机会,以电力电子技术为圆心,以能源高效应用为半径,深耕消费电子充储电领域,并快速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控和数字能源两大业务,扩建和新增产品产线)进一步提升印度、印尼制造规模,规划和建设 6大海外办事处,加快越南基地建设,夯实全球化布局。
(2)东莞塘厦沙湖新研发制造基地加速投入使用,完成大功率充电器和电源适配器、动力工具电源、数据电源、储能系统、光伏/储能逆变器、充电模块和充电桩等产品的产能计划。
公司现有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IOT、PC等消费电子领域以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光伏/储能领域,应用领域市场空间较大,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尽管公司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和制造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稳定优质客户,但如果公司发生决策失误,市场拓展不力,下业的技术、产品性能在未来出现重大革新,消费电子产品行业的市场格局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国家的产业政策发生不利变动,则公司在市场开拓和技术升级等方面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和挑战。公司已通过持续研发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推进新业务板块的市场拓展力度,加强运营管理和成本管控等方式不断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公司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较高,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主营业务成本和毛利率影响较大。近年来,因宏观经济波动和市场供需情况等因素影响,公司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价格存在一定波动,导致公司产品毛利率和经营业绩面临波动的风险。公司已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半导体器件国产化替代、及与核心原材料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等方式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给经营业绩带来的不利影响。
公司外销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较大,主要通过美元结算。汇率通常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当汇率出现较大波动时,汇兑损益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会造成一定影响。为减少汇率变化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的不确定性,公司将尽力把握汇率走势,通过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的方式,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已有196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3170.18万股,占流通A股13.33%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32.11元。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Copyright © 2012-2023杏彩体育·(中国)官方下载(xingcai)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